时尚生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时尚生活网 > 百科知识 > 正文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
提示: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

  八卦掌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八卦掌作为中华传统优秀 武术 的一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北京的八卦掌流派。欢迎阅读!   北京的八卦掌流派   八卦掌始祖董海川先生,在北京首传八卦掌之后,由于其弟子中多数系带艺投师,难免将原来所学的武术揉合、融汇于八卦掌技艺之中,况且董海川技艺广博精深,对所受门徒因材施教,对他们各授艺业基本相同,但又搀进了不同成分的武术技艺,再加上其弟子们的本身天赋和擅长,各自又吸取了不同拳术的特长,慢慢地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演变成各自的流派。   但是,支派不可能脱离其拳种(门派)的基本风格特点,如果超出了便会成为另一个拳种了,八卦掌个支派也是如此。相异之点较小,只不过在掌势、劲力运用及攻防、技击方面有所差别,但又不失八卦掌的特点,八卦掌各流派之间,彼此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为八卦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北京八卦掌的流派及主要传人。   尹氏八卦掌   尹福(1840---1909)字德安,号寿鹏、俗称“瘦尹”。河北冀县人。自幼曾习“少林罗汉拳”、“弹腿”等,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尹氏张以“牛舌掌”为基本掌型。动作刚猛,出手冷脆快,富弹抖力;掌的运用轨迹接近直线,走自然步,趋于急行,以足碾地横开斜进,拧翻走转,进退直接,身行变化简捷明快。   尹氏八卦掌在京的主要传人有:王敷、贺普仁、尹熙盛、杨昆、解佩启、王尚智、孙书学等。尹氏八卦掌至今还无完整的专著详述其精华。   程氏八卦掌   程延华(1848---1900)字应芳,人称“眼睛程”,河北深县人,少年时以 摔跤 著称,后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艺成后,设场传授八卦掌,门下弟子众多影响较大。程氏掌以“龙形掌”为基本掌型。掌势的运转曲线圆活,弧度较大,千回百折,形成螺旋,步行曲腿如蹚泥,用摆扣步进行身形转换,身法以腰为主宰,现在北京各区县练程氏八卦掌的人很多,覆盖面较大,程氏八卦掌在京的主要传人有:刘兴汉、王荣堂、许繁增、司珍、孙志君、李 文章 、刘敬儒、王正亭、潘学檀、朱宝珍等。程氏八卦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继承发展、整理完善其派体系,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程派“游身八卦掌”。   樊氏八卦掌   樊志勇(1840---1922)绰号“樊疯子”,满族,世居北京。自幼曾习“少林”、“弹腿”等术达八年之久,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樊氏掌以“瓦垅掌“为基本掌型,其拳式紧凑、轻捷灵活,以“三角步”,打四面,踩八方,穿九宫为主,走转圈为辅,具有独特风格。樊氏八卦掌在京的主要传人有:文大生、王刚、韩杰等。他们破除以技自秘、不肯授人的保守思想,整理完善本派理论技术体系,并义务教学,广收门徒。   梁氏八卦掌   梁振普(1863---1932)字昭庭,人称“估衣梁”,河北冀县人。自幼曾习“弹腿”等术,后带艺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此人交手善趋其后,以正击斜,借力发劲。梁氏八卦掌在京的传播者,主要以已故的郭古民先生和李子鸣先生为代表,郭古民先生在京设场教授,以此为业,门徒众多,李子鸣先生及其传人马传旭、王桐、赵大元等,广传技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   除以上四个流派外,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三代八卦掌世家的高氏父子,在京长期授拳,门人众多,影响较大,高子英先生,现年八十七岁高龄,自幼随父高文成(尹福的弟子)习尹氏八卦掌,后又从事郭古民习梁氏八卦掌,并将其两种风格,融会贯通。其子高继武自幼随父习武,继承了尹氏、梁氏八卦掌,在其父艺基础上,更加完善了其风格,尤其精通“大枪刘德宽”创编的直趟“六十四手”单练和对练。   以上文中所述,仅限于北京,而且仅限于笔者所知,对不知者、知而不祥者不敢妄言。   通过多年接触各流派及其各支系,并 拜访 老拳师求教,感到北京的八卦掌各个流派之间,只是外部造型和练法有差异,但在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各流派都是以走转运行为基础,神气意力合一,刚柔相济。只不过各流派之间所表达的方式、体现的内容不同罢了。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提示: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八卦掌历史悠久,广为流传,自董海川先师创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八卦掌的传承中,出现了流派纷呈、不拘一格的现象。但在众多流派中,流传较广、传人较多、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如释重尹派、程派、梁派、史派、张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欢迎阅读!   八卦掌五大流派掌门人   一、尹派八卦掌   代表人物尹宝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1840年,卒于1909年6月28日,享年69岁。河北省漳淮村人,自幼好武,精于弹腿,后带艺投师拜董海川习八卦掌。在董先师悉心指导下,将其所学弹腿、罗汉拳融于八卦掌中,苦练数年,自成风格,名震京师,其门下成右弟子很多,如:居庆元、门宝珍、马贵、李永庆、宫宝田、女婿何金奎及子尹成璋、尹玉璋等,大总管太监崔洳贵是他的弟子,光绪皇帝也跟着他练掌,故北京人尊称他为帝师。因其所传之掌法与南城的程廷华先生有所不同,故称之"东城派"。   尹派八卦掌的特点是,在掌形上呈牛舌掌(或称蛇头掌),手臂伸得较直,四指并拢,拇指内扣,掌指向前,掌心含空,掌背形成瓦垅;在劲力上,以干冷刚直见长,讲冷、弹、硬、脆、快。善爆发、顿挫和弹抖,人称"硬掌法"。在进手时讲破进直穿,即冲进、挤进、靠进、滑进的总称;在速度上强调"打闪穿针",瞬间爆发。掌法以穿、搬、截、拦、削、撞、砸为主;在步法上,走寒鸡步,强调小步、快步、续步,在走转时有如寒鸡行走之态,步步贯穿,含、稳、续三劲。含即欲进步先抽胯、提膝、蓄劲,要体现出听察蚁鸣之神态。稳即在快速行走进要轻灵稳健,落步有方,不盲目轻率,要体现出万籁俱寂的环境。续即前脚落地时后脚要蹬拔,使前脚落地的瞬间,在后足蹬拔之力和丹田鼓荡之气的催动下,继续再向前尽力延伸铺进,如鸡之踏雪,要体现出神气灌达足尖而不弱之气势。在战术上强调以我为核心,以逸待劳,通过不断调整角度迫使对方绕我而行,我则随心所欲,伺机进攻。在身法形象上强调鸡腿、虎坐、龙身、鹰爪、猴相;在拳术套路上以八大掌式为主,即穿掌、塌掌、推掌、托掌、劈掌、削掌、双合掌、钻掌,连环多变,丰富多彩。另外,还有十八趟罗汉拳法和十二连腿法。   二、程派八卦掌   代表人物程廷华。程廷华先生字应劳,生于1848年卒于1900年8月14日,终年52岁。河北省深县城南程家村人,自幼入京学徒,后在崇文门外开设眼镜店,人称"眼镜程"。从小习 摔跤 等技艺有机地融入八卦掌中,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不断充实完善,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程式八卦掌,亦称"南城派"八卦掌。当时武林中慕名与他较技者甚多,但无不败在他的手下,因而"眼镜程"名冠京师。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四处乱窜,杀人放火。一天,程廷华先生从家中(崇外河泊厂46号)一出门正碰上十多个德国兵巡逻,德兵要对程先生进行检查,程因语言不通又痛恨外敌而不应允。德兵欲动手打他,却被他一个个打倒在地,程悠然上房欲遁,没想到发辫卡在瓦缝间,起纵不得。想脱开二次再纵,拖延了时间,被德兵开枪射中,倒在血泊中,一代武星陨落。   程师门下成名弟子众多,除孙禄堂外,成名弟子较有影响的还有刘斌、杨明山、李文彪、程有龙、张永德、姬凤祥、刘振宗、王丹林、冯俊义、张玉奎、高义盛、何金奎、郭凤德、李梦瑞等。   程派八卦掌的特点与董先师原始构架接近,在掌开上是龙爪掌。拇指外展食指上竖,四指微拢,掌心内含,掌背呈瓦垅状,掌心朝前掌根前顶。在掌法上讲推、托、带、领、搬、扣、劈、进、掖、撞、削、塌;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沾粘连随,拧旋挣裹,沉实圆活,注重腰力,寸劲爆发,也有人称之为揉掌法;在步法上强调行步趟泥,换式摆扣;在腿法上注重底盘,注重桩法,多用暗腿;在技法上讲究游身绕进,斜出正入,走化沾打,脱身化影,背身击敌;在形象上讲究行走如龙,回转若猴,换式若鹰,三形兼备,且演练动作较大,大开大合,舒展大方;在套路编排上以八大掌为主,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转身掌、磨身掌、翻身掌、回身掌,连环变化,拳械套路颇多。   三、梁派八卦掌   代表人物是梁振普。梁振普先生,字昭庭,河北省冀县城北后冢村人,生于1863年5月20日,卒于1932年8月13日。自幼好武,7岁拜本村秦凤仪老拳师学弹腿,13岁到北京,在前门外"万兴估衣庄"学徒,以贩估衣为生,故人称"估衣梁"。由于身材矮小,体弱多病,经掌柜介绍拜董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是董海川先生的小弟子。梁先生入门较晚,但由于天资聪颖,练功刻苦,勤思善悟,深受董先师喜爱,得八卦掌之真髓,且虚怀若谷,尊师敬长和众师兄关系甚好,经常虚心向尹福、程廷华、史计栋等师兄求教,善于博采众长,技术比较全面,以功夫精湛成名。   梁先生性格豪爽,好济人急,有古侠之风。成名后,除卖估衣外,还在北京前门外珠市口南"德盛居"黄酒馆设教传授八卦掌(因为掌柜王成斋是他的门徒),弟子很多,除北京外,河北保定、冀县、束鹿,山东等均有众多门徒,可谓桃李满天下。梁先生以"八卦纯功艺服冀县‘四霸天‘","大闹马家堡、鞭毙恶棍赵六等数十人","腾步走荷叶","三掌毙驴命","劫匪还包袱","徒手拔钉子","以艺服徒教训马车夫","技胜镖师教训炊事员"等八卦掌神功绝技的轶事,威振武林,传为佳话,成为开宗立派的自然基础。   梁派八卦掌的特点:在掌法上以穿、带、挑、塌、推、捋、掰、劈等掌法为多;在身法上以拧、坐、揉、抖、旋、翻、颠、撞等身法为长,在步法上以扣、摆、挫、跺、趟、踢、蹬、踹等步法为主;在形象上以猴头、蛇眼、包背、龙腰、鸡行、虎步、鹏展、鹰旋等形象为尊;在战术上以善趋其后、以正击斜,声东击西、出其不意,避实击虚、借力发人,刚柔相济、以便应变,以巧制拙、以捷制疾等战术为上;在理论上以"简易、变易、不易"之易理和云盘转掌"三十六歌""四十八法"之规则为准,在武德上以海纳百川之精神、炉火纯青之功夫、见义勇为之正气、尊师重道之美德为训。   梁派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郭古民、李子鸣二位先生。   郭古民,原名郭德仓,生于1887年,卒于1968年,河北省冀县人,15岁至北京,在估衣店当学徒,20岁拜梁振普为师学练八卦掌,善于博采众长,融各支八卦掌精华于炉,形成全面、系统、完善的八卦掌实践和理论体系,技艺精纯,善使"挑掌"。艺成后在京设教,后被北京师范学校聘为 武术 教师,遗著有《八卦掌术集成》等,对梁式八卦掌的继承发展重大的贡献。   李子鸣先生原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当代著名武术家,八卦掌名家,自幼习武,21岁拜梁振普为师学练梁式八卦掌。数十年练功不辍,功夫高深莫测,晚年从事八卦掌研究,广收门徒,著书立说。1993年去世,享年91岁,对梁式八卦掌宣传、推广起了重大作用,对整个八卦掌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史派八卦掌   代表人物是史计栋。史计栋先生,字振邦,生于1835年,卒于1908年正月26日,享年73岁。因排行居六,人称"史六",系河北省冀县小寨村人,早年开设冥衣行,后于北京朝阳门内开设义和木器厂,所以人亦称"史六掌柜"。史先习弹腿,后练连腿,和尹福是同乡又是好友。尹福拜董海川为师学八卦掌后,史六经尹福先生介绍,也拜在董先师门下学八卦掌。史先生为谨慎、忠厚,秉性颖悟,颇受董先师器重喜爱,史六之妻后又拜董公为义父。董先师曾在史六家住过一段时间,有一次董先师在教史比手时,蹬史一腿,被他闪过,董先师嬉而笑骂他是"贼腿",因此后来人们又称他为"贼腿史六"。   史计栋在董公门下,朝夕追随,苦练多年,受董公悉心传授,尽得董先师八卦掌真谛。并在董师指导下把原来擅长的精妙腿法有机地融于八卦掌的走转之中,形成了快速善变、发腿击人出乎意外的独特的八卦掌腿法。史派八卦掌门内特别注重腿法,强调单操实作,要求把腿法练得刁钻贼快,踢无不中,做到使被踢的人不知我之腿是怎样踢出来的。   史派八卦掌的基本特点是在掌型上为钩镰手,即食、中二指并拢。虎口撑开,拇指内扣,其余二指内抱微屈,此掌形便于上刁下扣,前截后捋;在基本运动形式上表现为趟泥步和鸡行步绕圈摆扣走转;在基本战术原则上,表现为"避正打斜,以正驱邪";在基本运动法则,表现为"以动为本,以变为法";在技术内容上,除了经董海川先师改编而成的八卦腿法低外,还有自成体系的八大掌、六十四掌的刀、剑、钺、杆、枪等器械;在技击时强调不招不架,服从客观,不主观妄动,不拼力量,要求以转移闪让、引进落空的战术,使对方的戟动作不能自控,造成被动挨打的态势;在理论上表现为在易理指导下的八卦掌"三十六歌诀""四十八法诀"和以史式练腿、用腿为核心内容的,从实践中悟出来的体会要诀。在掌法形象上讲究八法五势(形),八法即推、托、带、领、搬、拦、扣、截;五势(形)为龙、虎、猴、蛇、燕;八法每法为一段,共八段,每段八掌,每掌多势,五形五势贯穿其中,左右沿圈换练。   史计栋高徒韩福顺精通八卦刀法和实战技术,技击无敌手,搭手就能把人击出两、三丈外。韩的主要传人吴俊山,精六合拳,后从韩福顺学习八卦掌,得其真传,后又得董先师高徒"大枪刘"刘德宽指教并授予八卦掌谱,艺业更精,多年执教于国术馆,颇负盛名。后中央国术馆迁居云南,史派八卦掌得以在云南发展,传人很多,现健在的江苏狄兆龙老先生即是史派八卦掌的第三代代表人物。   五、张派八卦掌   代表人物是张占魁。张占魁先生,字兆东,河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人,生于1859年,卒于1935年,享年76岁。先生生性温和,聪颖过人,酷爱武技,一学就会,一会便精,幼年曾拜本村一拳师习少林拳、迷踪艺,后拜在形意拳名家刘奇兰门下学形意拳,苦练多年,技艺精湛,有"闪电手"之称。张占魁先生曾先后任天津营武处出班首领、天津第一国术馆馆长、天津黄年会武师、河间武术会名誉会长和监考、冯国璋代总统卫队队长等职。张占魁先生轻财好义,喜欢结交江湖豪杰。程廷华先生当时在天津经商,与人发生纠纷打官司,张占魁先生知程先生为当代八卦掌名家,便多方奔走,百般周旋、关照,使程先生官司得能胜诉。当时,张先生欲拜程先生为师学习八卦掌,程先生道:"我们交个朋友,我介绍你到董老师那里,你拜他老人家为师吧。"待张先生进京时,董师已逝世。程先生道:"那我来教你吧。"于是,张先生和程先生、刘凤春先生等结拜为结义兄弟,程先生代师传授张先生八卦掌。后来李存义去天津,成立中华武士会,张、李小龙二位先生又一见倾心,遂又结为异姓兄弟,张得李存义先生之武学真谛。张先生练功50年如一日,融形意、八卦之大成,独创形意八卦掌一支,在京津一带颇具盛名。晚年寓居天津专事授徒,成名弟子很多,如韩慕侠、姜容樵和赵道新等。   张派八卦掌即形意八卦掌声特点是:象形取意,以形育神。形意八卦掌的套路编排都是按八个卦象(乾、坎、离、艮、坤、巽、震、兑),模仿八种飞禽走兽(燕、鹰、熊、猴、龙、蛇、虎、马)的形象,运用八卦掌的步法、身法、掌法和左右旋转的练法,设定八卦掌套路。如:乾赴设为燕掌共六式,坎卦设为鹰掌共六式,离卦设为熊掌共十二式,艮卦高为猴掌共十式,韩卦设为龙掌共八龙,巽卦设为蛇掌共九式,震卦设为虎掌共九式,兑卦设为马掌共十四式,各形掌式皆为沿圈(称无极圈)左右练习,连环变化,每掌各式名称也多取上述八形,但不求形似而求神真。   重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形意八卦掌穹观人体运动变化之规律,刻循古老的阴阳、内气学说,结合八卦掌左旋右转的步法、身法、掌法科学地 总结 出了一套简易的内外兼修五步练意之法,即"阴阳运转法""阴阳守气法""意气运转法""意念示意法""内外修身盘膝法",这五种练意之法要求贯穿到整个套路各式之中。比如:在沿无极圈左旋右转地练习形意八卦掌的时候,就要清醒地知道左旋为阳、右转为阴,这就自然地在意识上形成了"阴阳运转法"上下前后皆然。在进行"阴阳运转法"的时候,要求左旋时想肚脐(前丹田),右转想命门(后丹田),也就自然形成了"阴阳守气法"。还要求用意配合呼吸(左旋吸气,右旋呼气),就自然形成了"意气运转法"。在整个套路练习中要求每招每式必须以意先行,不用拙力,就自然形成了"意念示意法"。这就使八卦掌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名副其实的动气功。除此之外,形意八卦掌还要求上述四种意念练习熟练掌握以后,还要进行"内外修身盘膝法"的练习,此法分平坐、单盘、自然盘、双盘四种,在进行十二种单掌式的练习中也都强调掌掌贯穿意念。比如练仰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五指,练俯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灌注掌心,练穿掌的时候强调用意念使内劲贯注丛掌等都是如此。在整个套路练习中都要求意念如同令旗一样,意念到、"内气"到、内劲到,身法、步法、掌法也就随之做出,使得拳势不脱、不断、不浮、不散、不呆、,内外如一、一气贯通。由于重视了意念配合,强调内外兼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体内气、血、精、髓的变化,达到清醒细致的内外兼修、内外如一的境界,使技击与健身有机结合,使技击威力更大、层次更高,形意八卦掌认为这是该派的精华之所在。   掌法细致,武医结合,招法丰富。形意八卦掌有如 太极拳 之细致入微,每一掌式动静都要着意,并且拳理拳法多联系穴位,经络、气血、脏腑、阴阳,武医结合,相得益彰。且招法丰富,套路优美,实用与观赏价值都很高。   张派形意八卦掌的训练特点是,顺项提顶、收肛上提,拔背含胸、松肩沉肘,拧旋、走转、曲腿趟泥,指分掌凹、以势助腿,左旋意守丹田、右旋意守命门。

尹氏八卦掌
提示:

尹氏八卦掌

  尹氏(派) 八卦掌是 董海川大弟子尹福承师传创立,理法精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技术性极强。其拳理、拳架、用法与外形 内功皆源于易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尹氏八卦掌。欢迎阅读!   尹氏八卦掌源流与传播   尹氏八卦掌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尹氏八卦掌。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体瘦而身材适中,动作敏捷,以闪展变化为其特长。曾先后在北京、青岛等地传艺,颇有声望。1932年于青岛国术馆编著有《八卦掌简编》一书传世,为今人了解尹氏八卦掌的早期风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传人有王敷、赵寿棱等。   尹氏八卦掌的传承   尹福一生收授弟子众多,其中以马贵、李永庆、居庆元、崔振东、何金奎、杨俊峰、刘栋臣(约1870-1940)、曹钟升、门宝珍、曾增启、宫宝田、刘庆福等驰名后世,尹氏八卦掌在诸公不懈的精究普及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马贵,字世卿(1857-1941),河北涞水县人,祖居北京。身材矮小,两臂过膝,体态宽厚,不擅言语。以开永义木器厂为业,人称“木马”。后世以其武功出众与董海川另一弟子马维祺齐名,并称“二马”。因喜画蟹,并乐以画赠人,故又有“螃蟹马”之称。十八岁拜尹福为师,并得师爷董海川亲授,故而造诣颇深。走转掌式子低矮而发劲火爆,擅长判官笔、七星杆、子午鸳鸯钺等器械。精通点穴,好技击,尤以直臂腕打见长,曾以一招切腕将澜公府一武师臂骨打折,而名震京师。民国元年,出任总统府武职教官。民国八年(1919)任宪兵学校 武术 教师。民国十七年(1928)河北国术馆成立时,被聘为顾问。一生点拨学子众多,却从不深授其徒,同门人皆称马贵“吝于传艺”。1937年吴图南先生在其著作《国术概论》一书中记述:"马贵除师承外,兼得海川指示,故于八卦拳术颇多独特之妙,惜乎以技自秘不肯授人,......虽年近八旬,而更绝怜其技,故其困守平市,不亦宜乎?"言词间赞其技艺之精,叹其守秘不传之憾。马贵一生因嗜武而不治生产,终至家业败落,晚年生活孤苦,常因一餐果腹而奔走于亲友之间,令人叹息。   宫宝田,字子瑛。生于清同治三年(1871),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青山村人。身长体瘦,面目苍黑。动作精悍异常,有“猴宫”之美称。1885年前后来京,经人介绍在粮店中学徒。尹福嘉其聪慧收为弟子。1922年,曾任张作霖私人护卫队长,兼东三省巡阅使之职。晚年归隐胶东。传人有刘云樵、张积甫、孙汝文、姜星伍、张国英(女)、孙富英、王道成、于世友、王壮飞等。1943年6月去世,享年72岁。   孙汝文(1896-1984),山东牟平县人。12岁从师宫宝田习八卦掌。1924年,因牟平县官断案不公,孙汝文推翻公案夜逃朝鲜。两年后回到胶东。经人介绍赴热河军中任文书。四十年代,因其父病重,接父业于大连定居。传人有黄志诚、崔常发等。   刘云樵,字笑尘。沧州王寺镇集北关头村人(今属南皮)。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生于西安。曾从师李书文习八极、劈挂拳三载,后于山东黄县张骧伍处偶遇宫宝田,此后遂从师深造。“七.七”事件后,投身军界,49年随军到台湾。年未五十而倦于仕途,退隐蜗居。1969年在台创办《武坛》杂志,弘扬中华武学,一生著书多部,身名远播海内外。1992年1月24日在台北去世,享年84岁。   何金奎(1885-1965),字云轩。原身世不详,幼时过继给太监何得寿(玉磐)为子。何得寿在宫中任储秀宫、寿膳房总管,擅长宫廷秘术。何金奎承其技艺。曾一度师事程庭华习八卦掌年余,但为时短暂。得入尹福门墙后,技艺大增,后娶尹福之女尹金玉为妻,其武技成就为尹氏亲属中颇为显赫的一个。其大弟子卢书魁,字空隐,年龄与何相仿,1930年任河北国术馆常务主任之职,该馆地址在今阜内大街131号北京一五九中学内。董海川墓地中现存的第三、四块墓碑均为卢书魁率众所立。为筹划经费,先生曾变卖多处房产支用。后去西北,任职于甘肃国术馆,传人有刘元(1903-1989)等人。其在京弟子张鸿吉(1908-1985)、刘占斌先生84、85年相继去世,技艺多未能传世。何金奎之子何忠祺、何忠祥承其父艺,其中长子何忠祺解放前任河北国术馆宫廷秘术科主任,中国大学武术教官,几年前业已故去。   曹钟升,字志起,山东省武成县曹家庄人。十五岁入京至崇文门外玉器行学艺。因体弱多病,从师傅文元习武,后得到尹福的亲授与马贵的点拨。因其母年迈须人奉养,乃返回故里,教拳于乡邻,传人迟士信、崔云清。民国二十三年(1934),率门人参加山东省武术比赛获得最优,得到当时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的赏识。1936年应汤玉麟之邀再度来京,并授艺于张晋臣(1900-1983)、张鼎臣、张述堂、贺普仁等。1938年曹随汤玉麟到天津,又收卢景贵等多人为徒。1942年,经曹口述由卢景贵执笔编写的《曹氏八卦掌》一书出版,对后世影响巨大。   门宝珍,字聘三(1870-1957),大兴县人。二十余岁从师尹福。以其身高马大,故有“门大个子”之称。善用“削砸劈挂、震挡擒拿”技法,人莫能敌。1930年受聘为河北国术馆顾问。1935年,曾述编有《八卦穿掌正宗》一书出版。传人有王景山、于环、盛起辉、杜汉升、解佩启等。   杨名山,字俊峰,以贩卖磁器为业,有“磁器杨”之称。带艺投师于尹福门下,以轻身术见长。艺业传其子杨久青等。   曾增启(1862-1951),字省三,原名毓慧。满族正蓝旗,清末文举,世居北京。幼时体弱多病,因其父成源与尹福为知交,遂于攻读之余从师尹福习八卦掌年余,并得到过董海川的指授。数年后,病逾体健。曾中试清末文举,晚年执教私塾。遐时偶以八卦掌示人,因与郭古民等人过往密切,故常加指点。并将所著《八卦转掌汇览》(复抄本)相赠于郭。该稿中所 总结 的“八卦掌三十六歌、四十八法诀”后经传世,倍受八卦同仁重视,并广泛流传。一生因系文人,不以教拳为业,然对八卦掌技法、理论多有悟通,总结整理功绩巨大。生前曾传艺七星杆与郭古民等。   此外,李永庆(1852-1922),河北武邑县人。世家在京经营万通首饰店,人称"万通李"。25岁追随尹福,25岁正式拜师,以臂力见长,有铁胳膊之称。传人有刘振林等。

尹氏八卦掌?
提示:

尹氏八卦掌?

  尹氏***派*** 八卦掌是 董海川大弟子尹福承师传创立,理法精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技术性极强。其拳理、拳架、用法与外形 内功皆源于易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源流与传播   创始人尹福,字德安,号寿鹏。生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卒于宣统元年 ***1909*** 六月二十八日,享年六十九岁。今河北省冀县漳淮村人。其幼年因乡里屡遭灾害而流落到京,居朝阳门外吉市口外头条。初习剪刀行,后以卖油条、麻花度日。早年曾习少林拳技,以罗汉拳、弹腿见长。二十岁前后***即1860年左右***,带艺投师于董海川先生门下,当时董公五十余岁,业已因“年老气骸,始得寓外宿”。此后尹福每日沿街叫卖之余,不分昼夜寒暑习练,深得董公习爱,加以天资聪慧,武技日增,因多年不离师之左右,故受教颇多。虽在其前有肃王府全凯亭、阮谷珍等人从学于董,然自董海川离身肃邸后,大都终断所学,故而后世传有尹福为掌门弟子之说。武林间因其性格温和,面目清秀,称其“瘦尹”。   艺成后曾一度以护院为业,先后在京城东厂胡同怀塔布宅、箭杆胡同英家、朝外中街仓花户王九家等地,并曾出任崇外税务司巡检之职。后经满人佛尼音布***汉名叶潜,清末著名书法家***举荐,供职于宫中,传言曾先后教总管太监及光绪帝于内庭,故而在董之门徒中声望甚高。   清光绪八年***1882***冬,一代宗师董海川去世,尹福等众门人携弟子将其厚葬于京城东直门外红桥牛房村南,并分别于光绪九年、三十年两度立碑石于师之墓旁,以表忱往。此二碑所刻铭文为迄今有关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世对其生平的考证以及八卦掌的师承源流,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此后八卦众门人承师艺业,分别对其师所授基础掌式加以充实完善,且各自融合个人所学。尹福一度在今朝阳门外立场授徒,对八卦掌体系的初步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所传世的早期拳架,又经后代传人的扩充创新,终自成体系,形成今日有独特风格的。   先生一生有子女四人,其中长子世庭早逝,女儿尹金玉嫁给门徒何金奎,三子成璋、四子玉璋皆承家学。成璋技艺虽精而名声未显。尹玉璋***1890-1950***,字佩瑶。体瘦而身材适中,动作敏捷,以闪展变化为其特长。曾先后在北京、青岛等地传艺,颇有声望。1932年于青岛国术馆编著有《八卦掌简编》一书传世,为今人了解的早期风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传人有王敷、赵寿棱等。   的传承   尹福一生收授弟子众多,其中以马贵、李永庆、居庆元、崔振东、何金奎、杨俊峰、刘栋臣***约1870-1940***、曹钟升、门宝珍、曾增启、宫宝田、刘庆福等驰名后世,在诸公不懈的精究普及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马贵,字世卿***1857-1941***,河北涞水县人,祖居北京。身材矮小,两臂过膝,体态宽厚,不擅言语。以开永义木器厂为业,人称“木马”。后世以其武功出众与董海川另一弟子马维祺齐名,并称“二马”。因喜画蟹,并乐以画赠人,故又有“螃蟹马”之称。十八岁拜尹福为师,并得师爷董海川亲授,故而造诣颇深。走转掌式子低矮而发劲火爆,擅长判官笔、七星杆、子午鸳鸯钺等器械。精通点穴,好技击,尤以直臂腕打见长,曾以一招切腕将澜公府一武师臂骨打折,而名震京师。民国元年,出任总统府武职教官。民国八年***1919***任宪兵学校武术教师。民国十七年***1928***河北国术馆成立时,被聘为顾问。一生点拨学子众多,却从不深授其徒,同门人皆称马贵“吝于传艺”。1937年吴图南先生在其著作《国术概论》一书中记述:"马贵除师承外,兼得海川指示,故于八卦拳术颇多独特之妙,惜乎以技自秘不肯授人,......虽年近八旬,而更绝怜其技,故其困守平市,不亦宜乎?"言词间赞其技艺之精,叹其守秘不传之憾。马贵一生因嗜武而不治生产,终至家业败落,晚年生活孤苦,常因一餐果腹而奔走于亲友之间,令人叹息。   宫宝田,字子瑛。生于清同治三年***1871***,山东省乳山县***今乳山市***青山村人。身长体瘦,面目苍黑。动作精悍异常,有“猴宫”之美称。1885年前后来京,经人介绍在粮店中学徒。尹福嘉其聪慧收为弟子。1922年,曾任张作霖私人护卫队长,兼东三省巡阅使之职。晚年归隐胶东。传人有刘云樵、张积甫、孙汝文、姜星伍、张国英***女***、孙富英、王道成、于世友、王壮飞等。1943年6月去世,享年72岁。   孙汝文***1896-1984***,山东牟平县人。12岁从师宫宝田习八卦掌。1924年,因牟平县官断案不公,孙汝文推翻公案夜逃朝鲜。两年后回到胶东。经人介绍赴热河军中任文书。四十年代,因其父病重,接父业于大连定居。传人有黄志诚、崔常发等。   刘云樵,字笑尘。沧州王寺镇集北关头村人***今属南皮***。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生于西安。曾从师李书文习八极、劈挂拳三载,后于山东黄县张骧伍处偶遇宫宝田,此后遂从师深造。“七.七”事件后,投身军界,49年随军到台湾。年未五十而倦于仕途,退隐蜗居。1969年在台创办《武坛》杂志,弘扬中华武学,一生著书多部,身名远播海内外。1992年1月24日在台北去世,享年84岁。   何金奎***1885-1965***,字云轩。原身世不详,幼时过继给太监何得寿***玉磐***为子。何得寿在宫中任储秀宫、寿膳房总管,擅长宫廷秘术。何金奎承其技艺。曾一度师事程庭华习八卦掌年余,但为时短暂。得入尹福门墙后,技艺大增,后娶尹福之女尹金玉为妻,其武技成就为尹氏亲属中颇为显赫的一个。其大弟子卢书魁,字空隐,年龄与何相仿,1930年任河北国术馆常务主任之职,该馆地址在今阜内大街131号北京一五九中学内。董海川墓地中现存的第三、四块墓碑均为卢书魁率众所立。为筹划经费,先生曾变卖多处房产支用。后去西北,任职于甘肃国术馆,传人有刘元***1903-1989***等人。其在京弟子张鸿吉***1908-1985***、刘占斌先生84、85年相继去世,技艺多未能传世。何金奎之子何忠祺、何忠祥承其父艺,其中长子何忠祺解放前任河北国术馆宫廷秘术科主任,中国大学武术教官,几年前业已故去。   曹钟升,字志起,山东省武成县曹家庄人。十五岁入京至崇文门外玉器行学艺。因体弱多病,从师傅文元习武,后得到尹福的亲授与马贵的点拨。因其母年迈须人奉养,乃返回故里,教拳于乡邻,传人迟士信、崔云清。民国二十三年***1934***,率门人参加山东省武术比赛获得最优,得到当时 *** 山东省主席韩复渠的赏识。1936年应汤玉麟之邀再度来京,并授艺于张晋臣***1900-1983***、张鼎臣、张述堂、贺普仁等。1938年曹随汤玉麟到天津,又收卢景贵等多人为徒。1942年,经曹口述由卢景贵执笔编写的《曹氏八卦掌》一书出版,对后世影响巨大。   门宝珍,字聘三***1870-1957***,大兴县人。二十余岁从师尹福。以其身高马大,故有“门大个子”之称。善用“削砸劈挂、震挡擒拿”技法,人莫能敌。1930年受聘为河北国术馆顾问。1935年,曾述编有《八卦穿掌正宗》一书出版。传人有王景山、于环、盛起辉、杜汉升、解佩启等。   杨名山,字俊峰,以贩卖磁器为业,有“磁器杨”之称。带艺投师于尹福门下,以轻身术见长。艺业传其子杨久青等。   曾增启***1862-1951***,字省三,原名毓慧。满族正蓝旗,清末文举,世居北京。幼时体弱多病,因其父成源与尹福为知交,遂于攻读之余从师尹福习八卦掌年余,并得到过董海川的指授。数年后,病逾体健。曾中试清末文举,晚年执教私塾。遐时偶以八卦掌示人,因与郭古民等人过往密切,故常加指点。并将所著《八卦转掌汇览》***复抄本***相赠于郭。该稿中所总结的“八卦掌三十六歌、四十八法诀”后经传世,倍受八卦同仁重视,并广泛流传。一生因系文人,不以教拳为业,然对八卦掌技法、理论多有悟通,总结整理功绩巨大。生前曾传艺七星杆与郭古民等。   此外,李永庆***1852-1922***,河北武邑县人。世家在京经营万通首饰店,人称"万通李"。25岁追随尹福,25岁正式拜师,以臂力见长,有铁胳膊之称。传人有刘振林等。   居庆元长期居天津传艺,擅腿功,技艺十分精湛。其弟子洗达文功力深厚,1984年于北京去世,终年九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