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时尚生活网 > 百科知识 > 正文

目录

1,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全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创造并且受其约束的班级生活方式。班级建设不仅要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一个班级是否有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衡量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标准,在富有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逐步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风气,真诚地与老师和同学们相处,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以下是我对塑造班级文化的意见:
一.洁净、整齐、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室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栖息地,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要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室里窗户透明洁净,地板一尘不染,墙壁洁白干净,桌椅整齐,同时利用黑板报,墙报,标语等对学生时时刻刻进行一种无声的激励。例如:我在我们班教室中四周贴班训:勤奋团结责任感恩标语: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能更加感染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气息。我在上早读开始时提问:同学们辛苦了。学生就回答: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师:你们要做怎样的人?学生:勤奋团结责任感恩。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想起榜样,我们就能想起这么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巨大的。文学家们也说过: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说的就是榜样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力量,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它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首先,要树立好教师榜样,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时刻注意好言行举止,在学生参加大型劳动时,主动加入到劳动之中;在教室中发现纸屑及时捡起,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其次,我在班级中塑造学生各方面标杆的榜样,让学生作为学习的典范。例如:学习的榜样:平时,吴小岚王小赛同学学习比较认真努力,常常带课本回去学习,学习态度受各科任老师肯定;劳动较积极的榜样:王遵超蔡为波同学等劳动较积极,每次劳动都被劳动委员加分;助人为乐的榜样:王彩洪王丽金林桂平同学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帮助同学扫地,借笔借作业本给有需要的同学,还有一次是拾金不昧的精神。所有的这些,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好人好事,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给予表扬和鼓励,形成人人做好事,人人是标杆的学习氛围。
三.班干部团结于班主任周围
坚强的班级核心,需要一支团结于班主任周围的高效得力班干部队伍。班级公约的执行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班干部领头去做,班干部是班主任或教师了解学生的渠道,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如果一个班级的班干部形同虚设,班级就会缺乏核心力量,进而缺乏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班主任就会事必躬亲,整日陷于琐事和烦恼之中,难于准确掌握班级动态,影响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不可能建设出班级特色文化。所以,在选班干部的时候,就非常地重视。我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刚开学时对学生是一点都不了解,我在选班干部初,就深入学生之中了解,通过对学习好,纪律好,想当干部的同学,或学生自荐,推荐等方法。确定班干部的侯选人名单,选出班级全体班干部。班干部在班级工作中,做到每人有事做,每人有责任的积极参与的氛围。还有就是每周班干部工作中称职的给予奖分,不称职的则相反。不定时的开班干部的会议,了解班干部和学生的心理动向。
四.班规的有效实行
好的班规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使差生的快速转变,班规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以学校制定的中兴中学德育操行评价方案作为我们班的班规。良好的班规,我觉得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班主任要依靠教师的集体力量,主动征求各任课教师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听取,积极采纳,力争做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行为和目标一致。其次,要选拔培养有号召力的班委,使班委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班级的领头羊,成为督促其他同学或成为其他同学明确的追随目标。再者,要经常强调本班班规,处理事情严格按照班规执行,使班规真正的落到实处。例如我们班,每周都按时统计好德育分,并予以公布,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进行奖扣分,让学生重视起班规。总之,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就培养起来的,而是靠平时不断努力逐渐形成的。

2,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所谓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普长廊;表露爱心的“小小地球村”;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而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

3,什么是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学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两类: 第一,广义定义类。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第二,狭义定义类。概括之,有“校园文化”说,以“校园文化”来指代“学校文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有“校风”说,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各种规范、行为和风尚;有“文化艺术活动厅”说,认为学校文化指在学校中开展的各种如歌咏、舞蹈、体育比赛等文艺活动;有“教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学风”说,认为学校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氛围等等。

4,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哪些方面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一、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

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5,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包括哪些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如下两个版块: 1、理念设计:科学育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信条的确立,一方面明确宣示学校的未来发展远景,一方面也促进学校形成科学教育的体制,建立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逐步形成学校品牌文化。 (1)学校教育理念; (2)学生行为信条; (3)宣传语、校园文化标语。 2、艺术设计和实施:艺术语言,尤其是富有文化主题的艺术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深刻的。有鉴于此,将学校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和积极元素,通过人文主题的浮雕、雕塑、文化墙等生动艺术展示,来美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必将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氛围,起到促进、维护、渲染的作用。 (1)领操台的浮雕设计; (2)校园内文化主题雕像(学校历届毕业的名人、当地历史名人、科学名人); (3)办公室、楼道、墙、门、大厅、主文化墙的校园文化展示设计; (4)教室的黑板、角柜、墙体,食堂的桌椅颜色、墙体喷绘、窗玻璃装饰等的校园文化展示和美化设计。 扩展资料: 一、班级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具有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包括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但教师的教学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学也是不可低估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2)要具有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3)要具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等活动有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益处,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等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事、理论探讨、学术报告等活动,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会提升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的学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化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组织文化建设

6,班级文化包括什么内容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英文名class culture。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按照与社会要求的吻合程度,分为班级制度文化与班级非制度文化(含班级反制度文化)两种成分。 按照班级成员的认同程度,分为班级虚形文化(体现社会要求但尚未被班级成员内化的文化,又称纯制度文化)与班级实体文化(班级实际具有的文化,又称素质文化)两个层面。 按照班级成员的占有集中程度,分为统合型班级文化(班级所有成员或大部分成员共同占有)与离散型文化(班级成员分别占有几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且其中任何一种均不占主导地位)两种类型。 扩展资料: 班级的一般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级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级